|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黎平会议简介

黎平会议简介

关键词:长征,黎平会议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黔东南日报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lipi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987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中央政治局黎平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上称之为“黎平会议”,这次会议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党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34年12月11日,中央红军长征占领湖南通道县城后,蒋介石集结了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筑成第五道封锁线,妄图趁红军与二、六军团会合之机,一举“围歼”。在这十分危急的关头,毛泽东同志根据敌我双方情况,纵观全局,力主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御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当即得到军委大多数人的赞同,于是,红军改变进军计划,急转贵州,于12月14日一举攻克黎平县城。18日,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会议。出席黎平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思来、秦邦宪(博古)、王稼祥、张闻天(洛甫)、朱德等人。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华失)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周恩来主持。

    在黎平会议上,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进军计划,进一步肯定了毛泽东同志西进贵州的正确主张。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新根据地的决定》即《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的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为保证中央红军在今后能与红四方面军及二、六军团密切的协作,为求得政治、经济及群众等方面实有利于彻底粉碎五次围剿的条件,利于今后苏维埃运动及红军的发展,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

    会后,中央军委为执行党中央新的战略方针,于当日(18日)决定紧缩机关,充实战斗部队,下令撤销八军团,井入五军团,军委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19日,中央军委对红军各部行动作丁新的部署,将一、九军团编为右纵队,三军团、军委纵队和五军团编为左纵队,分别由剑河、台拱向黔北遵义方向前进;同时,中央电令二、六军团在常德地域积极活劫,以便调动湘敌;电令四方西军重新准备进攻,遏制川敌,以策应中央红军的行动。20日,中央红军即按照军委命令分两路面进,开始了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方向转变。

    黎平会议,反映了红军到达遵义以前,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领导和错误军事领导之间的斗争。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已开始为政治局和军内大多数人所接受。会上,周思来、张闻天、王稼样、朱德等人都坚定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在他们团结一致的努力下,说服了左

    倾军事领导人放弃错误的主张接受正确的意见,使中央红军在通过敌人四道封锁线后免予遭受新的更大损失。黎平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在思想上、组织上作了必要的准备,奠定了基础。

    对于黎平会议的历史功绩,陈云同志在其手稿中写到:“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集是基于在湘南及通道的各种争论而由黎平政治局会议所决定召集的。”胡锦涛同志在任贵州省委书记时,1986年参加黎平会议学术讨论会,他在会上的讲话中说:“黎平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

    地位,黎平会议在党和军队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78年老红军战士何长工在接见黎平会议调查组的同志时反复强调说:“黎平会议是政治局会议,决定了行动的方向,四渡赤水说明了毛泽东的英明。黎平会议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不要小看它。没有黎平会议就没有遵义会议,就没有长征和革命的胜利。黎平会议也是星火燎原,要好好地宣传。”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308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